貨物貿易外匯管理制度改革相關問題解答
(第二期)
問題1:企業如何知曉自身的名錄狀況?
答:企業可登陸貨物貿易外匯監測系統(企業版)通過【企業信息管理】—【企業管理狀態查詢】—【企業管理信息查詢】模塊,可查看自身名錄狀況、分類狀態等主體監管信息。
問題2:進口企業已在名錄內,是否還需簽署《貨物貿易外匯收支業務辦理確認書》?
答:對于已辦理貿易收付匯核查系統名錄登記,且已簽署了《貨物貿易進口付匯業務辦理確認書》的企業,無需再簽署《貨物貿易外匯收支業務辦理確認書》。
問題3:企業如何了解企業資金流與貨物流的匹配情況?
答:企業可登陸貨物貿易外匯監測系統(企業版)進行如下操作:
(1)通過【企業信息管理】—【企業管理狀態查詢】—【業務指標情況】,可查看在最近一個核查周期,本企業各項總量核查指標的預警情況,以及同期各類分項業務指標,以便企業及時開展自查;
(2)通過【企業信息管理】—【企業管理狀態查詢】—【基礎業務數據】,可查看在最近一個核查周期,本企業的月度進出口和收付匯基礎數據。
問題4:改革后進口付匯手續簡化,但企業的進口付匯仍需按照貨物實際進口情況辦理是嗎?
答:是的。此次改革大幅簡化了企業辦理貿易外匯收支業務的手續,但是企業關于貿易外匯收支的真實性、合規性義務沒有變化?!锻鈪R管理條例》第十二條明確規定“經常項目外匯收支應當具有真實、合法的交易基礎”,《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指引》進一步明確“境內機構(以下簡稱企業)的貿易外匯收支應當具有真實、合法的交易背景,與貨物進出口一致”。
問題5:過去,出口后180天內收匯為即期收匯,超過180天的企業需要辦理遠期收匯備案。改革后,對收匯期限較長的業務,企業需要辦理哪些手續?
答:根據《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指引實施細則》,對收匯期限較長的業務,企業應當按照分類管理有關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1)對于A類企業90天以上(不含)的延期收款,以及B、C類企業在分類監管有效期內發生的30天以上(不含)的延期收款,企業應當在貨物出口之日起30天內,通過監測系統向所在地外匯局進行延期收款報告。
(2)B、C類企業不得簽訂包含90天以上(不含)收匯條款的出口合同。
問題6:2012年8月1日之前發生的貿易信貸業務,是否還需要通過貿易信貸登記管理系統進行登記?是否需要通過監測系統進行貿易信貸報告?
答:2012年8月1日之前發生的貿易信貸業務,8月1日后無需再通過貿易信貸登記管理系統進行注銷等登記操作。
2012年8月1日后,企業通過貨物貿易外匯監測系統報告新發生的貿易信貸業務信息。對于債權或債務關系發生在8月1日之前、了結于8月1日之后的貿易信貸業務,企業可根據其對本企業進出口與收付匯匹配情況的影響程度,自行決定是否報告。若企業決定進行報告,報告日期距貿易信貸業務發生日期未超過30天的,可通過監測系統網上報告;超過30天的,須到外匯局現場報告。
問題7:貿易信貸30天報告期限如何計算?延期收付款報告期限的計算是以實際進出口日期為準還是報關單簽發日期為準?
答:《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指引實施細則》規定,符合第三十七條情況之一的業務,企業應當在貨物進出口或收付匯業務實際發生之日起30天內,通過監測系統向所在地外匯局報送對應的預計收付匯或進出口日期等信息。關于貿易信貸報告期限,對于預收貨款和預付貨款,系指在收款或付款之日起30天內;對于延期收款和延期付款,系指在貨物出口或進口之日起30天內,30天的計算起點以報關單上注明的出口日期或進口日期為準。
問題8:企業網上報告窗口期的含義是什么?對于延期收款和延期付款業務,若企業無法在30天內取得紙質報關單,如何及時報告?
答:貿易信貸等業務的30天報告期限同時也是企業網上報告窗口期,決定了企業可采取的報告方式以及對已報告數據做相應處理的方式和權限。具體而言就是,在30天內企業可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版在網上進行新增業務報告,或對已報告數據做修改、刪除操作;30天后企業在網上只能對已報告數據中截止上月末未到期部分進行數據調整操作,新增業務報告和對已報告數據的修改、刪除操作必須到所在地外匯局現場進行。對于現場報告金額較大或操作較頻繁的,外匯局要嚴格審核,評估報告數據變動對總量核查結果的影響程度,可將存在異常的企業列入重點監測。
網上報告30天窗口期的設計是與貨物貿易收支總量核查的周期(按月)相適應的,目的是確保報告業務的嚴肅性,提高報告數據質量,并使得監測系統在對企業進行總量篩選前能夠對基礎數據進行較為充分的時間差調整,提高篩選精度。
需要強調的是,企業報告操作是基于電子數據,而非紙質單證進行的。企業完成貨物進出口報關后,海關會將結關電子數據及時傳輸給外匯局,企業可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版及時查詢到滿足報告需要的報關單數據。為做好貿易信貸等業務報告工作,部分企業需要加強自律管理,優化內部流程,有效提升外貿、單證、財務等部門的協作效率。
問題9:企業貿易信貸業務執行完畢后是否需要在監測系統對相應報告進行注銷操作?
答:企業貿易信貸業務無須通過監測系統進行注銷操作。
問題10:銀行為企業辦理貿易收付匯涉及延收、延付、預收、預付等情況的,是否需要在監測系統查詢企業貿易信貸報告情況以及有關額度?
答:銀行應當根據企業的名錄和分類狀況辦理貿易外匯收支業務,無須查詢企業貿易信貸報告情況。對A類企業的貿易信貸業務不再實行額度管理;B類企業的電子數據核查總額度中包含了預收貨款和預付貨款的額度;C類企業逐筆貿易外匯收支,無論是否涉及貿易信貸,均應當在外匯局出具的《登記表》的登記金額范圍內辦理。
問題11:外匯局如何對企業報告業務進行審核?企業在監測系統中如何查看外匯局審核結果?
答:外匯局對企業報告的信息不進行逐筆審核,而是通過非現場監測核查企業報告信息的真實性與合規性。企業報告的信息納入總量核查指標計算,用于監測系統自動篩選總量核查指標預警的企業,同時,外匯局對企業報告業務進行專項監測。企業可通過監測系統查詢與企業報告業務相關的監測指標以及有關貿易信貸余額信息。
問題12:收入申報單證中可否參照支出申報單證,增加“合同號”欄目?
答: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境內銀行涉外收付相關憑證內容的管理有系統性安排。目前,涉外和境內收入申報單中暫無“合同號”欄目,企業在進行貿易收入申報時,可將“合同號”填報于“交易附言1”欄目中。貨物貿易外匯監測系統的預收貨款報告模塊可按照“交易附言1”進行合同號的模糊查詢,提供按合同號管理預收貨款報告數據的便利。在監測系統的數據查詢模塊,也可根據輸出項“交易附言1”的內容,按照合同號對收入數據進行相應處理。
問題13:對于應憑《登記表》辦理的貿易外匯收支業務,金融機構除核驗《登記表》外,是否還需要審核其他相關憑證?
答:對于應憑《登記表》辦理的貿易外匯收支業務,金融機構應當根據企業提交的《登記表》,在監測系統銀行版查詢并核對相應《登記表》電子信息;在《登記表》有效期內,按照《登記表》注明的業務類別、結算方式和“外匯局登記情況”,在登記金額范圍內為企業辦理相關業務,并通過監測系統銀行版簽注《登記表》使用情況。除上述外匯管理操作外,是否需要審核其他相關憑證,由金融機構自行決定。
問題14:以人民幣結算的跨境貿易收支,企業是否需要進行貿易信貸、貿易融資、轉口貿易、差額等報告?
答:貨物貿易外匯管理的總量核查、動態監測等工作涵蓋了人民幣報關或人民幣結算的進出口業務。對于以外幣報關、人民幣結算或以人民幣報關、外幣結算的跨境貿易收支,企業應當按規定向外匯局進行貿易信貸等報告;對于以人民幣報關并以人民幣結算的跨境貿易收支,企業可參照外匯管理關于貿易信貸報告等規定辦理,以免對后續現場核查、企業分類等工作產生不必要的干擾。
問題15:以人民幣結算的境內貿易收支,是否需要進行收支信息申報?申報時,應由收款方還是付款方填寫有關憑證?
答:《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做好調整境內銀行涉外收付憑證及相關信息報送準備工作的通知》(匯發〔2011〕49號)第二條第(三)項明確規定,境內居民(包括機構和個人)之間通過境內銀行辦理的外匯收付款以及貨物貿易核查項下人民幣收付款應按要求填報境內收付款憑證。其中,貨物貿易核查項下外匯和人民幣收付款,收付款雙方均應填寫境內收付款憑證;非貨物貿易核查項下外匯收付款,由付款方填寫《境內匯款申請書》或《境內付款/承兌通知書》,收款方無需填寫《境內收入申報單》。上述“貨物貿易核查項下”收付款系指符合《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指引實施細則》第十條規定范圍的收支業務。